春暖自花开,教研凝新绿
为落实《梁溪区“1+3+X”教学高质量发展推进意见》文件精神,深入推进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,帮助青年教师实现专业成长,3月2日下午,无锡市梨庄实验小学数学组开展了“指向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养成的课堂教学过程性探究”的专题教研活动。
活动中,青年教师张文慧执教了三年级下册《年月日》的研究课。课堂上,张老师深刻领会《新课标》中“数学知识的教学,要注重知识的‘生长点’与‘延伸点’,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,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,处理好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的关系。”,以“时、分、秒”旧知引入,激发学生对更大时间单位的学习需求,建构起与生活中已有知识经验的联系;同时借助动态天文演示,带领学生初步了解日、月、年的形成,凸显知识的“生长点”;时间单位从古至今的研究更迭,激发了学生对年、月、日知识探究的兴趣。张老师紧密结合自主学习任务单,设计了“我会看年历”“年历卡的秘密”“一年有几天”三个层次的探究活动,通过观察比较、分析探究、合作交流等自主学习方式引导学生“会观察”“会思考”“会表达”,“再发现”年、月、日的基本规律,“再创作”大小月的记忆方法,“再体验”知识间的紧密联系;多样的练习设计以及“每课一题”的创编实现了知识技能与学科素养的融合。
展示课后,张老师结合数学团队几次磨课经验,从本堂课的课例背景、教学目标、教学设计、教学收获四个方面进行了说课。数学组还就课堂教学展开了热烈的研讨:沈向东老师认为年、月、日的知识,学生其实早就有了相关的生活积累。张老师结合学习单设计了有层次的探究活动,充分激发学生的认知经验。课堂有吸引力,突出了学生学习过程的探索性,有助于他们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;许倩老师觉得尽管这些内容距离学生生活比较近,但我们更要思考如何更好地整合素材,并依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开展教学,张老师先让学生自主探索,再组织汇报交流,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,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;陆君老师表扬张老师此次课堂教学效果较之前更好,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整理观察,并发现年、月、日的有关知识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。最后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住各月的方法再集体交流汇报自己的方法,这个过程也让学生充分感悟到了数学的人文价值。
“好书不厌百回读,好课不厌百回磨”。磨课的过程既是教师个人不断积淀、精益求精的过程,也是学科团队集思广益、共同成长的过程。梨小数学团队将立足生本研究、聚焦核心素养、以扎实有效的行动研究为梨小数学课堂的创新赋能!